查看原文
其他

谈一下沦丧的咨询行业

跑江湖的青原行思 环评互联网 2021-04-27

谈一下沦丧的咨询行业
作者 | 跑江湖的青原行思
注: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原作者非环境咨询行业。仅供参考

十几年前我工作过的那家咨询公司,还是92派的老字号,中字头的,原叫ChinaResearch,中国研究公司。其中创始人中俄混血、还有红二代的背景,作为中 (南) 海的智囊,游走于芬兰、英国、韩国、美国,是诺基亚、沃达丰、摩托罗拉、高通等公司的座上客,各大运营商老总们的军师顾问,也给一些非洲等落后国家做培训做规划。早早的就提出运营商产品基地化、引入敏捷开发机制及互联网化。

2009年前后他就退休逍遥快活去了,某次陪同公司司机去某高端公寓给送东西,有幸一睹其情人风采,靓瞎了我的眼。办完事回来时,司机师傅跟我说,那姑娘是1986年的,差不多比那谁小三十岁。当时我心想,哎呦呵,跟我们抢对象了嘛!

公司2014年就从涨价的东直门东环写字楼,搬去了石景山商住两用公寓。人员基本也鸟兽散,重庆分公司的经理还跟老板对骂、打官司。老板把账上剩余的点钱买成了红木家具,说继续做咨询还不如老家具保值增值有前途。继而老板转去做了幼儿教育等创业项目。

近期某大牌外资咨询公司爆了举报审计大面积造假的瓜,基本可以说弄虚和作假已是业界常态,整个泛咨询行业与十几年前比起来,真是眼睁睁看着它沉沦。这么说并不是要一棍子打死、不是所有从业者都有意去做弄虚造假的事。而是在几个基本层面出现普遍性的心寒短视的自杀性滑坡。

首先打眼一看,美感没了。咨询在内部是脑力活,表现思维的美感;在外部是手艺活,是一种专业表达的美感。

高校教授做咨询有理论性的思维美感,如当年人大、北大等商学院、劳动人事学院等优秀老师,做完项目可以出一本体系完整漂亮的书,至少一篇优秀论文,进而引为标杆案例或者行业标准。纵观全球、精通行业知识沿革、兼顾甲乙方的老董事、老顾问有思维的美感。曾经看一位年近六旬(现在得年过七旬了)的咨询公司董事长给中国某运营商做的一个建议书,总共三页,真正内容就一页,这一页上左边就是一个三维象限图,右边简单寥寥数语的分析结论建议,内容不在多在于“有效说事”,同时的确囊括着背景知识、正在发生和谋划中的案例、以及结合国情思考的智慧。然后就凭此拿到《该运营商三年网络建设及运营规划》七百多万的项目。

初入行时,记得执行董事给新员工培训时有句话说:事实的讲述、观点的表达,这是门手艺活,写胶片的时候和工匠是一样的,要有工匠精神,以前老顾问没PPT,就用直尺+铅笔,照样给客户做出逻辑顺畅严谨、精美的报告,客户拿在手里一看就很清楚、很舒服、很佩服、自然也会信服。(大体是这么个意思。)当然这里面包含项目设计的事前准备,包括金字塔式的结构搭建,包括逐页标题的字词反复研磨推敲、连起来就是一篇主分论点明确的议论文,包括专业范式、聚焦、提示等表达技巧,以及像《经济学人杂志》般的商业图表美感之道。

第二,培训体系逐渐低质甚至索性缺失。

假如按照从A到C再到S三级九等的咨询顾问职级结构体系,A-C-S刨除战略和行业知识以外,基本的培训得有:“团队建设及沟通,工作方法与时间管理,商务礼仪和客户满意管理;定量问卷设计,定量项目质量管理,如何制作复核问卷,调研现场实施的方法和流程,深度访谈提纲设计,深访访谈技巧,报告写作-金字塔原理,专业化写作;焦点小组座谈会的组织,建议书写作,建议书演讲,项目设计”。2016年的时候和“四大”其中的一家合作做一个产业图谱智能投顾方面的项目,因为看对方比较年轻没有头绪干的比较业余,就问了一下这家顶尖外资咨询公司的项目经理,接受过哪些专业培训,他(她)果断的说:什么培训都没有,分到这边就直接开始干了,也没有具体指导。


第三,顶尖人才持续流失且较难招募。

可能原本顶尖人才也不是去做咨询的,而是去做金融,像投行、证券交易、基金公司等等。比较优异的理工人才,也可以去科技公司,乃至这些年兴起的各种互联网公司,毕竟高薪+期权,有望少则五六年、多则十年八年实现财务自由。咨询如果要做好就得辛辛苦苦地调研、打磨报告、受甲方蹂躏,完事还低薪、还面临支付延迟等导致的奖金延迟等问题,必然导致优秀人才打个标签、做个垫脚石、干不长就跳了。更关键的是许多老一辈的董事及合伙人级顾问,要么隐退、要么跳槽去做职业经理人、要么不做项目不参与公司运营和人员培养、或者创业去了。

第四,团队年轻化、低薪化、短期化。

似乎这就形成一个恶性死循环了。老前辈们退出,年轻人不稳定爱跳槽,这样公司就更不太会高投入地去做培养体系,雇一些便宜点的人、赶鸭子上架、用一段时间、做几个一锤子买卖的项目就算了。2012到2013年我自己带的一个项目团队就明显得,先是有海归、然后北大人大、再者四川大学这个档次、逐渐降低到河南一本、最后为了省成本索性在项目当地的不入流三本里招实习了。因为一是要长期出差,二来客户把咨询的预算从120降到100再到80,实际中标才75万。抛去车马费、房租、税费、上缴公司财务的部分、还有调研外包费等等,都要成负数了。人力成本必须得死压。

第五,江湖式竞争、项目金额骤降。

原来,比如十五年前,甚至二十年前,咨询行业应该还是一汪清泉,外资进入、本土桃园结义,中外结合稳扎稳打、把好质量关。那些年代也的确很赚钱,一个项目两三个人,动辄一两百万,三五十万的都不稀罕接。大国企的预算也充裕,可能一个省公司的培训预算就大几千万、当年必须花掉。你只要赚钱,那就草莽兴起、乌烟瘴气、鱼龙混杂起来。各种“合伙人搭班子”,挂靠一些公司名号,到处行骗。竞争起来不讲江湖规矩,忽悠的愿景吹破天,报价没下限,有的甚至本就抱着拿了首款就算成功的心态。再者你看,即便是华为这样的公司,我也曾打标时遇到他们的咨询团队上去报价1元,这还怎么玩。当然人家华为后续是可以引入系统开发以及设备集采,不在乎咨询这点小钱。

这都必然导致行业生存环境急剧恶化,钱变少、人变Low、报告变虚、客户变精。

近几年有一些优秀的大学毕业生和实习生,对咨询行业还是抱有蛮高的认可甚至向往,我是都不太建议他们往咨询行业钻了。即便进去了,也就是做几个项目、贴上标签,作为简短的一站赶紧跳到大厂大平台,像一些有前景的科技创业公司也不错。

编辑:君君.环评互联网

来源:今日头条

MORE | 更多精彩文章

下载[环评云助手]app

扫描上方二维码

和30W+环评人一起进入云时代

10000+法律法规库、免费环评公开课、全国机构人员库

| 声明:本号对转载、分享、陈述、观点保持中立,目的仅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。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,请与本公众号联系,我们将尽快删除!已申明原创之作品,转载需申请并获本号授权!

| 投稿、授权、商务及其他请加微信号:eianet2016

联系邮箱:zmlsnh@eiacloud.com  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